
人大代表劉慶峰:發展人工智能讓聾人“看”得見聲音
“要讓我們的聾人朋友通過語音識別可以‘看’得見聲音,讓盲人朋友通過語音合成可以‘聽’得見文字,讓不能行走的人通過人工智能的輔助能夠正常行走……”3月5日,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后,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向記者講述了人工智能將實現的目標。
人大代表劉慶峰
政府工作報告讓企業更有信心
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后,走出會場的劉慶峰連用幾個“振奮”來表達內心的激動。“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%,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%,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%以上,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增長30%以上,‘三公’經費再壓減3%左右……”細數報告中提到的一連串數字,劉慶峰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“干貨”十足,且幾乎每一項政策背后都有具體的數字做支撐。“這些數據讓我們看到了中央支持企業發展的決心和力度,對中國的創新發展至關重要。”
在減稅降費方面,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,今年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,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的稅收負擔。對此,劉慶峰認為這可以讓企業騰出更多的精力,為未來的長期發展布局,更可以激發小微企業的創新活力,讓更多的人員創辦更多類型的小微企業從而帶動更多人口實現就業。
人工智能可實現“小投入”“大產出”
作為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代表企業,劉慶峰表示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,科大訊飛始終著眼于利用人工智能為社會發展賦能。“報告中提到三公經費要降低,但民生投入將絕不降低,利用互聯網、人工智能使我們用少量投入就能獲得大的收益。”
劉慶峰認為,“讓互聯網為傳統制造業賦能”,為企業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機會。中國當前有2.5億60歲以上人口,老齡化趨勢嚴重。此外,脫貧攻堅任務繁重,因貧失學的人數不可低估。而人工智能在教育、養老方面已取得一系列成效,人工智能+教育,可用教育扶貧來阻斷貧困的代際傳播,人工智能+養老,可以更好地實現養老產業合理布局。“我覺得未來社會發展一定要從‘互聯網+’進入‘人工智能+’時代,從政府工作報告中非常明確看到這一趨勢。無論是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,還是用新技術手段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上,我們都更有信心。”
讓人工智能為弱勢群體賦能
作為已經連任4屆的“老代表”,劉慶峰今年的議案仍離不開老本行“人工智能”。在他準備向大會提出的兩個建議中,首要的就是通過人工智能推動社會事業的發展。他認為人工智能目前已從典型應用試點發展到大規模推廣階段,在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分級診療中提升基層醫院的水平等領域,都有了非常明確的數據指標來證明人工智能的價值。“所以我覺得要在新型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加大對人工智能的投資,使得我們的社會事業的進步未來能夠以較少的投入辦成大事,同時也促進我們的產業發展。”此外,他還建議要用新技術如人工智能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,讓弱勢群體能夠享受到更多的福利。“讓我們的聾人朋友通過通過語音識別可以‘看’得見聲音,讓盲人朋友通過語音合成可以‘聽’得見文字,讓不能行走的人,通過人工智能的輔助能夠正常行走,推動社會更和諧的發展。”
談及科大訊飛今年的布局,劉慶峰告訴記者,接下來,科大訊飛仍將重點圍繞人工智能的公共平臺和基礎研發加大研究,使圍繞科大訊飛的產業生態更加蓬勃發展。此外,他認為人工智能將在2019年進入到規模化應用階段,在教育、醫療、政法等領域都可以大規模推動其落地,以看得見、可用數據說話的方式看到人工智能的成效。
洛陽樂往科技公司目前已經研發出“聾健溝通,慧譯隨行”的樂往慧譯系列軟、硬件產品——慧譯App、慧譯速記系統、慧譯字幕速記系統、慧譯視頻字幕速記系統、聽障視頻字幕翻譯器以及慧譯藍牙麥克風。其中“慧譯字幕速記系統、慧譯視頻字幕速記系統、聽障視頻字幕翻譯器”都是國內聽障信息無障礙領域首例。